10月24日,《中国教育报》第8版“教改风采”版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刘岭署名文章《云开体育官网——聚焦社会需求 培养高质量全科医学人才》,从“着力推进高等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搭建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努力营造富有医学院校特色的育人氛围”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人文特色、立足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服务搭建平台、立足对口共建搭建共享平台,以及拓宽育人载体、打造特色育人文化氛围、聚合多元育人力量等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典型经验和特色成效,为加快建设一流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健康陕西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现全文转载:
云开体育官网
聚焦社会需求 培养高质量全科医学人才
刘岭
云开体育官网积极构建医教研协同创新机制,以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促进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学人才,有效提升了陕西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着力推进高等医学教育综合改革
学校聚焦大健康理念下的医学教育改革创新。
一是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作为首批承担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的高校,已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4届近3000人。学校依托全科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打造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3个层次和订单定向医学生、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全科研究生、全科住培医师、助理全科医生、全科转岗培训6种类型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研究生2000余名,完成住院规培医师500余人次。
二是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学校建立健全全科医学院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院融合”机制,强化附属医院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形成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共同体。人才培养从聚焦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囊括治未病、治疗、康养、服务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培养模式转变。
三是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人文的特色。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融合,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严格临床实习实训管理,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西北西南赛区一等奖、全国赛区三等奖。
积极搭建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平台
学校以全科医学为特色的临床医学是国家一流专业、省级优势学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院是陕西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持续动力。
一是立足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建成3000余平方米的国家临床实训教学中心,集标准化OSCE考站、模拟诊室、病房、ICU、手术室等于一体,满足临床实践技能教学需要,为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二是立足医疗卫生服务搭建平台。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为重点,搭建涵盖乡镇卫生院人员、全科医生、全科骨干医师等在内的培训平台。承担全科医学人才培训考核、技能竞赛及全省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等工作。同时,学校着力加强“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成西医“医联体”60多个,利用远程医学平台开展专科技能(专项技术)培训支持。
三是立足对口共建搭建共享平台。与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西医院等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师资培训、科研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深度合作。学校着力促进团队融合,推动形成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聚焦项目、资源和人才联动,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
努力营造富有医学院校特色的育人氛围
学校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构筑了立德树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一是拓宽育人载体。以思政课程为引领,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同发力,将思政元素融入全科医学教学全过程。坚持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结合、教学育人与科研育人结合、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结合、文化育人与心理育人结合,打造了“两季两节一典礼”、“五进”公寓工程、“精准家访百千万”工程等品牌育人模式,形成了学生教育有温度、管理有效度、工作有深度、创新有广度的工作格局。
二是打造特色育人文化氛围。学校坚持传承红医精神,汲取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精神养料,依托铜川药王山、渭华起义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及学校弘德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鲜活生动的现场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培育了“杏林育英”校园文化品牌。以患者为中心打造暖医文化,将医院“5+1”S精益化管理模式引入学生宿舍管理。
三是聚合多元育人力量。建立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手拉手”机制,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讲思政课。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树立立德树人意识。激活朋辈育人力量,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利用“五老”协同育人,提升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培养了郭发刚、刘宝胤、王维等大批扎根基层的健康“守门人”,有效缓解陕西全科医生“存量”总量不足、全科医生培训数量和质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0/24/content_630352.htm?div=-1